近年来,新疆昌吉州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一批本地特色企业逐步走上了品牌特色化、生产智能化的发展道路,并主动将税务合规纳入经营管理,通过规范管理、完善内控机制,进一步降低涉税风险,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积蓄了新动能。
民族手工艺绣出金字招牌
哈萨克族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木垒县哈依娜尔民族手工艺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加工车间里,绣娘手指翻飞间,哈萨克族传统纹样在布面上渐渐清晰,色彩鲜明。“做刺绣,既要守得住传统,更要经得起检验。”这是木垒县哈依娜尔民族手工艺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赛开尔・胡山在创办公司时便立下的准则。申请专利16个、签订出口贸易订单70万元、销售绣品9万件……如今,她的公司已入驻当地哈萨克刺绣产业园,引进5条现代化刺绣生产线,并在8个乡镇建立加工点,发展成为当地民族手工艺行业的领头羊。
“之前税务部门在出口订单税费申报、资料留存等方面都给了我们指导帮助,最终产品顺利销售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其实除了绣品技艺精良、质量过硬外,客户看到公司的票据齐全、台账清晰,就会更加信任我们,订单也会签得更顺畅。”对于公司的发展,赛开尔・胡山有着自己的经营之道。
据悉,近年来该公司在生产销售方面建立了标准化台账,对绣品生产加工有了量化标准;在财务管理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收支台账,日常凭证及账目清晰可查,为企业合规经营逐渐积累了信誉。“说白了,合规管理才是我们经营发展的金字招牌。”赛开尔・胡山感慨道。
“新疆老字号”拥抱数智化转型
作为家喻户晓的“新疆老字号”乳品企业,新疆西域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持续推进数智化转型升级,成功入选了2025年自治区第二批“先进级智能工厂”。在该公司三期生鲜奶生产车间内,自动封装的乳制品在自动化智慧生产线上有序下线。“去年公司投入近1300万元升级设备,增加了两台无菌罐、两台桶装灌装机,产能增加50%。”新疆西域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总监柳阳春介绍,该公司对车间的灌装、灭菌等环节开展数智化改造,有效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目前乳品日加工能力达700吨,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城市,占新疆乳品市场份额45%以上。
如何让企业在拥抱数智化转型的赛道上既跑得快又行得稳?当地税务部门依托“昌税通·倾心”大企业专属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涉税诉求响应、政策答疑绿色通道、涉税风险提示等服务措施,协助企业做好研发费用核算归集。2024年以来,该公司已享受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40余万元。
“公司除了生产线在进行数智化转型外,内控管理也凭借技术手段进一步防范和降低了自身风险。”柳阳春表示,现在公司供应链订单、物料出入库、办公费用报销等数据互联互通,财务收支、凭证生成实现了从“人控”到“数控”的转变。“其实不管是劳动用工管理、财务税务管理还是市场交易、产品质量安全,合规经营最终受益的还是企业本身。”
昌吉州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将结合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持续强化税费政策辅导和风险提示,引导各类经营主体构建合规经营的长效机制,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诚”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