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一辆流动征管车在跋涉300多公里、历经数小时颠簸后,终于抵达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七十四团。在海拔约2000米的团场,税务干部来不及休整,迅速为昭苏县巴加种植家庭农场等纳税人现场解决了发票额度调增的难题,并在国家一级口岸木扎尔特口岸为22户商户完成了“税务体检”。
在数字化办税已成主流的今天,金沙娱乐城app
可克达拉市税务局干部为何仍要不辞辛劳、坚持开展如此长途跋涉的“流动服务”?
“固定+流动”织密征管服务网
“可克达拉意为‘绿色原野’,这片‘原野’大得超乎想象——18个团场分散在近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东线最远距市区超过300公里,西线最远距市区也有200多公里,许多地方处于边境线。”可克达拉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朱淑英介绍,作为2015年新设立的城市,可克达拉市下辖的18个团场,如珍珠般散落在伊犁河谷。2023年,随着师(市)全部团镇及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纳税户迁移完成,该局管户数量从4500余户激增至近1.8万户。
“点多、线长、面广”这6个字背后是现实的困境:有限的税务人力资源如何应对几何级增长的税收征管需求?而远在几百公里之外,部分偏远地区网络基础薄弱;有的少数民族牧民、新产业工人、合作社负责人,数字化应用能力不强。如何确保税源管理不留死角、税收政策全面覆盖、税费服务精准送达是税务部门面临的现实问题。
可克达拉市税务局以创新破题。该局在推广“可税云·智税服务中心”数字化办税缴费的基础上,自2024年起,构建起“固定服务点+流动工作组”的立体服务网络。在每月特定时间,东西两线的流动征管车准时出发。
“流动征管既是强化基础税源管理的有力抓手,又是一次次精心准备的征纳互动。”朱淑英介绍,这支流动的队伍由该局领导带队,各科室骨干参与。出发前,东西两线组长组织相关科室召开任务清单碰头会,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和任务分工。抵达团场后,局领导深入团镇了解税源实情,征收管理科精准清理差异户信息,税源管理科实地核查发票扩版、政策适用,纳税服务科现场培训解难题,法制科送政策进牧场……任务完成后,各组汇总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月行万里的移动税务所
去年12月,一场大雪覆盖了通往第四师七十七团的道路。康泉税务所所长张林发现昭苏县七十七团克孜布拉克褐牛养殖合作社已3个月未申报,登记电话也无法接通。“必须实地核查!”这位有着32年税龄的干部,待雪势稍缓,便与同事胡艳艳一同出发。
车辆在雪原中艰难行驶,手机信号时断时续。当车轮陷入雪坑时,远处传来马蹄声,昭苏丰华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盛楠正骑马巡场。得知税务干部的来意,他立刻引路:“跟我走!”
找到合作社注册地,只见大门紧闭。郭盛楠帮忙多方打听,得知该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因病在乌鲁木齐治疗并更换了电话号码。最终联系上法定代表人后,张林他们帮助企业通过电子税务局完成申报,解除了“非正常户”状态。随后,张林主动为郭盛楠的合作社做了一次“税收体检”。
成立于2024年10月的康泉税务所,仅有3人,却肩负着5个团场近3000户的管理任务。税收管理员每月行程超过5000公里。他们的车里常年备着馕饼、矿泉水、急救包、便携式打印机和政策资料,这是行走在伊犁河谷的“移动税务所”。他们用高频次的“流动”,将税收征管的触角延伸至可克达拉市最偏远的角落,确保税源管理不留死角。
精细服务边陲特色产业
“流动征管不仅有效应对了地域广袤、管户激增的现实挑战,筑牢了边疆税收治理的根基,更是通过精细化服务切实推动了当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朱淑英说。
在“芳香故里”六十六团,养蜂人徐文满曾面临“好蜜卖不上好价钱”的困境。今年春天,流动征管组的税收宣讲给徐文满带来转机。青年干部王雪梅详细讲解农产品收购发票政策和相关免税政策,并全程辅导6位养蜂人成立专业合作社。税务部门开通绿色通道,快速办结税务登记,同时规范发票开具,帮助企业防范涉税风险。如今,老徐和伙伴们正筹备自有品牌,让优质蜂蜜直达市场。
在“瓜果之乡”六十九团,丽明瓜果葡萄采摘园喜迎丰收,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流动征管组走进果园,针对农产品免税政策适用、规范申报等环节进行精准辅导。“税务干部的讲解让我们彻底明白了政策界限。”采摘园负责人刘女士说。
据了解,在税务部门的持续助力下,该采摘园坚持标准化种植,建立完善销售台账,打造出“四季有果、月月可摘”的城郊农业名片,既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也实现了合规经营和产业升级。
同样,在诞生《草原之夜》的六十四团,文旅产业因便捷的发票服务焕发生机;在紧邻霍尔果斯口岸的团场,跨境企业享受出口退税加速办;在“天马故乡”七十七团,薰衣草加工企业精准适用税收政策……2024年以来,可克达拉市税务局流动征管组累计解决偏远地区涉税难题750余件,辅导农牧民4500多人次,助力新办合作社95家。
车轮不息,穿梭千里沃野;征管服务直达,覆盖边陲税源。